您好,欢迎访问启旋教育!

400-880-7076

咨询热线9:30-18:30(周一-周五)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热门推荐 >

问答百科丨中医师承备考常见的14个问题解答及备考攻略!

更新时间:2025-04-25

  最近有不少学员在后台私信师哥,咨询中医师承报考的相关问题,今天根据常见的14个问题给大家做了一个答疑汇总,涵盖考试流程、备考策略、重点难点等关键方面:

  1. 中医师承考试的报名条件是什么?

  答:需满足以下条件:

  年满18周岁,高中及以上学历;

  与符合条件的指导老师(执业满15年或副高职称)签订师承合同,并经公证;

  跟师学习满3年(传统医学师承)或5年(确有专长)。

  2. 师承公证需要哪些材料?

  答:需准备:

  师承合同(模板可在当地卫健委官网下载);

  师徒双方身份证、户口本、学历证明;

  导师的医师资格证、执业证、职称证明;

  公证费用(各地不同)。

  3. 考试内容有哪些?分几个部分?

  答:分为 综合笔试 和 实践技能考试:

  笔试:涵盖《中医基础理论》《中医诊断学》《中药学》《方剂学》《内外妇儿》等;

  实操:包括四诊(舌诊、脉诊)、针灸推拿操作、病例分析等。

  4. 零基础如何高效备考?

  答:建议分阶段:

  基础阶段(3个月):通读《中医基础理论》《中医诊断学》,建立框架;

  强化阶段(2个月):主攻《中药学》《方剂学》,结合方歌记忆;

  冲刺阶段(1个月):刷真题+跟师病例分析。

  5. 哪些教材和题库必看?

  答:推荐资料:

  教材:第九版《中医基础理论》《中医诊断学》、十二五规划教材;

  题库:《中医师承考试通关题库》《传统医学师承习题集》;

  经典: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重点条文熟读。

  也可以来启旋教育师承,我们会随课给大家发放6本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官方指定教材。

  6. 实操考试会考哪些技能?如何练习?

  答:高频考点:

  脉诊(浮、沉、迟、数等常见脉象辨别);

  针灸操作(进针手法、常用穴位定位);

  病例答辩(辨病+辨证+治法+选方)。

  练习方法:多跟师临诊,用模拟人练习针灸,录制操作视频自查。

  7. 《伤寒论》条文需要全背吗?

  答:不必全背,但需掌握:

  六经病提纲证(如“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”);

  高频方证(桂枝汤、小柴胡汤等)的辨证要点;

  重点条文结合病例理解记忆。

  8. 如何快速记忆方剂和中药?

  答:技巧:

  方剂:背方歌(如“四君子汤中和义,参术茯苓甘草比”),关联主治病症;

  中药:按功效分类记忆(如解表药分风寒、风热),对比相似药异同(如黄芩 vs 黄连)。

  9. 考试通过率大概多少?考不过能补考吗?

  答:各省通过率约40%-60%。

  若首次未通过,需重新报名参加下一年考试(无单科保留成绩)。

  10. 病例分析题怎么答?

  答:按“辨病-辨证-治法-方药”四步:

  辨病:根据主诉确定中医病名(如“咳嗽”);

  辨证:结合舌脉证候分型(如“风热犯肺证”);

  治法:如“疏风清热,宣肺止咳”;

  方药:写出方剂名+药物组成(如桑菊饮)。

  11. 工作忙,每天复习多久合适?

  答:建议 每天2-3小时,利用碎片时间:

  早晨30分钟背方歌、条文;

  午休看1个病例分析;

  晚上系统学习1章内容+做题。

  12. 需要报培训班吗?

  答:视情况而定:

  若自学能力强,可自主备考+组队刷题;

  若基础薄弱或时间紧迫,建议报班(选择有真题解析和实操指导的机构)。

  13. 针灸穴位怎么记?考多少穴位?

  答:重点掌握 120个常用穴:

  按经脉分类记忆(如手太阴肺经11穴);

  记定位口诀(如“足三里,犊鼻下3寸”);

  考试常考:合谷、曲池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等。

  14. 容易丢分的陷阱有哪些?

  答:警惕以下扣分点:

  辨证混淆(如肝阳上亢 vs 肝火上炎);

  方剂组成写错药味(如归脾汤含木香);

  实操时操作不规范(如针灸消毒不彻底)。

  15. 考取证书后能直接行医吗?

  答:需分两步:

  通过师承考试→取得《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》;

  在医疗机构实习1年后→报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。

扫码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