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启旋教育!

400-880-7076

咨询热线9:30-18:30(周一-周五)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热门推荐 >

跟师笔记丨8月第5期中医师承跟师笔记300篇模板分享,请查收!

更新时间:2025-08-21


  一、跟诊日期

  2025年8月21日

  二、指导老师

  赵** 主任医师(口腔黏膜病科,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)

  三、跟诊地点

  江苏省中医院 口腔黏膜科示教室

  四、患者信息

  患者刘**,男,68 岁,退休工程师。主诉:口腔黏膜反复破溃灼痛 4 年,加重 10 天。溃疡多发于舌缘、唇内侧及颊黏膜,大小如绿豆至黄豆,边缘红、基底黄白,触痛明显。伴口干口黏、夜间灼热加重,心烦易醒,大便干结如羊屎,小便短黄。既往有高血压、高脂血症,规律服用西药,血压、血脂控制尚可。

  五、病史梳理

  初起:4 年前因连续熬夜赶项目、嗜食辛辣后出现口腔溃疡,此后每 1-2 个月复发一次,劳累、情绪波动或进食煎炸即作。

  加重:近 10 天因家庭琐事忧思过度,溃疡骤增,痛甚影响进食及睡眠。

  伴随:近日晨起口苦,午后潮热,手心微汗,足跟微痛。

  家族史:母亲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史。

  六、体格检查

  面色潮红,唇红干;舌体偏瘦、边尖红、苔薄黄根部微腻;脉细数有力。口腔检查:舌右侧缘 0.3 cm×0.5 cm 椭圆形溃疡 2 枚,唇内侧 1 枚,表面覆黄白苔,周边红晕明显。颌下淋巴结未触及肿大。

  七、中医辨证

  长期劳倦伤脾,脾失健运,湿浊内停,郁久化热;复加情志化火,心火亢盛,循经上炎,发为口疮。久病耗阴,致阴虚火旺,故溃疡反复、夜热口干、便干溲黄。证属“心脾积热兼阴虚火旺”,虚实夹杂,以虚火上浮为主。

  八、指导老师诊疗方案

  中医诊断:口疮(心脾积热,阴虚火旺证)

  治则:清心脾伏火,滋阴降火,生肌止痛

  方药:导赤散合知柏地黄丸加减

  生地黄 20g 木通 6g 竹叶 10g 黄连 3g

  知母 12g 黄柏 10g 山茱萸 15g 山药 15g

  牡丹皮 10g 泽泻 10g 麦冬 15g 玄参 15g

  人中黄 3g(冲服) 生甘草梢 6g

  5 剂,水煎 400 mL,早晚分服

  外用

  ① 含漱方:金银花 30g、薄荷 15g、生甘草 10g,开水 500 mL 浸泡 20 min,温漱每日 3-4 次。

  ② 溃疡散:青黛 2g、人中白 2g、冰片 0.5g,蜂蜜调糊,睡前点涂溃疡面。

  针灸:廉泉、地仓、合谷、内庭、太溪,平补平泻,留针 20 min,隔日 1 次。

  情志与作息:睡前温水泡脚 15 min;21:30 熄灯,避免夜间思虑;练习六字诀“呵”字功 5 min 清心火。

  九、医嘱要点

  饮食:忌辛辣、烧烤、夜宵;多食百合、银耳、莲子、绿豆、冬瓜。

  口腔习惯:早晚软毛牙刷轻刷;餐后淡盐水漱口。

  复诊:5 天后记录溃疡数目、疼痛 VAS 评分、睡眠时长,如有新发或加重即刻就诊。

  十、跟诊体会

  老师指出老年口疮“火”多源于“虚”,一味苦寒反伤阴液。方中生地、知柏滋肾水以制火;木通、竹叶引火下行;人中黄、青黛外用以清热解毒生肌。内外合治、心肾两调,可防复发。体会到“上病下取”思路的重要性。

  十一、导师点评

  “老年口疮,养阴即是清火,但须佐以少量黄连、木通导火下行,勿使苦寒太过。下次可酌加石斛、玉竹增强胃阴,并配合耳穴口、心、肾三点压籽,巩固远期疗效。”

扫码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