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验分享丨从把脉到尝药,揭秘中医学徒的“硬核”日常!师承跟师实
更新时间:2025-04-23

大家好呀!我是启旋教育的中医师承学员小林,今天被小师哥“抓来”做分享,那就给大家唠唠我上周四的跟师日常吧!保证真实、接地气,看完你可能会惊呼:“原来跟师还能这样?!”
7:30 AM 早课:师父的“灵魂拷问”
跟师第一天我就被师父定了规矩:“早到半小时,背经典”。这天我刚进门,师父就端着茶杯问:“小林,昨天那个头痛病人,如果是少阳头痛,除了柴胡类方,还能怎么加减?”(内心OS:还好我昨晚翻书了!)
答完师父点点头,突然又补一句:“那如果病人同时舌苔厚腻呢?”——跟师第一课:临床没有标准答案,师父会逼你养成“辨证思维”的本能。
9:00 AM 门诊:师父的“花式教学”
今天第一个病人是位阿姨,主诉失眠。师父把完脉,转头对我说:“你来看看,这脉象像不像水中漂木?”(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“肝阳上亢”脉)。更绝的是,师父开完方子突然说:“今天药房有新到的黄连,你去尝一口,记住这个苦味和回甘。”(真实体验过药性,和死记硬背完全不一样!)
12:30 PM 午休:师门“抢盒饭”时间
你以为跟师只有学习?No!师门传统是边吃盒饭边“八卦”病例。师兄突然吐槽:“师父上次让我给病人扎合谷,结果我找错位置扎到阳溪了…”师父冷笑:“所以现在你们师兄妹扎针前,都得先在我身上试针。”(突然明白为啥师父手臂上总有小红点了…)
3:00 PM 药房实践:师父的“突击考试”
下午帮整理药材,师父抓起一把饮片问:“这是哪味药?用指甲掐一下再闻闻。”我犹豫着说:“像是白术…但怎么有股焦香?”师父大笑:“这是麸炒白术!不亲手摸过、闻过、尝过,永远分不清生白术、炒白术、焦白术的区别。”
6:00 PM 下班彩蛋:师父的“神秘小本本”
临走时师父丢给我一个发黄的笔记本:“这是我二十年前跟师时抄的验案,里面有个治疗小儿夜啼的奇穴,明天考你。”——后来我才知道,这些“压箱底”的干货,往往藏在师徒相处的碎片时间里。
给犹豫的同学吃颗定心丸:
1️⃣ 别怕“被提问”——师父越爱问你,说明越愿意教你;
2️⃣ 跟师≠打杂:称药、抄方、尝药…都是隐形课程;
3️⃣ “偷师”小技巧:师父和病人闲聊时,往往藏着病因病机关键!
最后暴击:上周我居然在师父的“怂恿”下,给自己扎了人生第一针足三里…(痛并快乐着!)所以别担心学不到东西——跟师就像开盲盒,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!
P.S. 启旋的教务老师还会定期跟踪学习进度,给我们提供跟师笔记的参考范本,再也不用担心我“学废了”~
有问题的同学欢迎留言,下次我继续分享“如何把师父的临床经验榨干”(bushi)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