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启旋教育!

400-880-7076

咨询热线9:30-18:30(周一-周五)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热门推荐 >

跟师笔试丨7月第5期中医师承跟师笔记300篇模板分享,请查收!

更新时间:2025-07-22

  一、跟诊日期:[2025年7月21日]

  二、指导老师:[老师姓名]

  三、跟诊地点:[诊所/医院名称]

  四、患者信息

  姓名:[患者姓名]

  性别:[男/女]

  年龄:[具体年龄]岁

  主诉:注意力不集中,多动,冲动行为2年

  五、病史采集

  现病史:

  患儿2年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分心,多动不安,冲动行为明显,常打断他人讲话或活动,学习成绩不佳。曾在当地医院就诊,诊断为“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”,给予行为疗法和西药治疗,效果不明显。

  症状表现:注意力不集中,多动不安,冲动行为,学习成绩不佳。

  既往治疗情况:曾尝试行为疗法和西药治疗,效果不明显。

  伴随症状:面色潮红,手足心热,睡眠欠佳,多梦。

  生活习惯:缺乏规律作息,饮食不均衡,偏好高糖、高脂肪食物。

  近期变化:症状持续,多动行为未见明显改善。

  既往史:

  既往无其他慢性疾病史。

  无手术史、外伤史。

  无药物过敏史。

  家族史:

 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。

  六、体格检查

  一般情况:

  神志清楚,自主体位,面色稍显潮红,语声洪亮,呼吸平稳。

  舌象:舌质红,少苔。

  脉象:脉细数。

  专科检查:

  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。

  腹部检查:腹部柔软,无压痛、反跳痛。

  四肢检查:无水肿,手足温暖。

  七、中医辨证分析

  病因:

  患儿长期缺乏规律作息,饮食不均衡,导致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,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不安、冲动行为等症状。

  病机:

  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,故注意力不集中,多动不安,冲动行为;阴虚内热,故手足心热,睡眠欠佳,多梦;舌质红,少苔,脉细数,为肝肾阴虚之象。

  证型:

  肝肾阴虚证。

  八、指导老师诊疗方案

  中医诊断:

  疾病诊断:多动症(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)。

  证候诊断:肝肾阴虚证。

  治法:

  滋补肝肾,平肝潜阳。

  方药:

  方名:杞菊地黄丸加减。

  药物组成:枸杞子10g,菊花10g,熟地黄15g,山茱萸10g,山药15g,泽泻10g,茯苓15g,牡丹皮10g,龟板15g,知母10g。

  煎服方法: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

  其他治疗:

  针灸治疗:取穴肝俞、肾俞、太溪、三阴交、足三里,留针30分钟,隔日一次。

  小儿推拿:采用补肾经、按揉足三里、推三关等手法,隔日一次。

  行为疗法:建议家长进行行为矫正训练,如注意力训练、情绪管理等。

  九、指导老师医嘱

  饮食调理:

  忌食辛辣、油腻、高糖、高脂肪食物,多吃清淡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如绿叶蔬菜、水果等。

  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畅,避免便秘加重症状。

  生活起居:

  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保持规律作息,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。

  适当进行运动,如散步、做操等,增强体质,促进消化。

  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。

  复诊安排:

  一周后复诊,根据病情调整方药及治疗方案。

  十、跟诊心得

  对中医辨证的理解:

  通过本次跟诊,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辨证的重要性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虽是儿科常见病,但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证,治疗以滋补肝肾、平肝潜阳为主。只有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,才能准确判断证型,从而对症下药。

  对指导老师诊疗思路的学习:

  老师在诊疗过程中,不仅注重药物治疗,还结合了针灸、小儿推拿等多种方法,体现了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。同时,老师特别强调了患者的生活调理和行为疗法,这让我认识到中医治疗不仅仅是治疗疾病,更是调理患者的整体状态,改善生活方式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。

  自身不足与改进方向:

  在病史采集过程中,我发现自己对患儿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询问不够详细,今后需要更加注重这些因素对疾病的影响。同时,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经典方剂的学习,提高自己的辨证施治能力。

  十一、指导老师点评

  对跟诊笔记的评价:

  跟诊笔记书写较为规范,内容详细,能够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诊疗过程。

  对学员学习情况的指导:

  你在本次跟诊中表现较好,能够基本掌握中医辨证和诊疗思路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,今后要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对疾病的影响。同时,要加强经典方剂的学习,提高自己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。

扫码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