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中医师承实践技能考核试题分享!考生回忆版&答案详解!速看!
更新时间:2025-07-22

01针灸血肿的处理
处理步骤:
立即起针,压迫止血(棉球按压5分钟)
小血肿:冷敷(减少渗出)→ 24小时后热敷(促进吸收)
大血肿:穿刺抽血 + 加压包扎
中药外敷:24小时后用金黄散或云南白药调敷
02大椎穴定位与主治
定位: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(低头最高骨下)
主治:
外感病(发热、疟疾)
项强、脊柱疼痛
癫狂痫证
虚劳诸证(强壮穴)
03印堂穴定位与主治
定位:两眉头连线中点
主治:
头痛、眩晕、鼻渊
失眠、惊风
目赤肿痛(配攒竹)
04地仓穴定位与主治
定位:口角旁开0.4寸(瞳孔直下)
主治:
口㖞、流涎(面瘫主穴)
齿痛、颊肿
05湿邪致病特点
重浊:身重困倦、分泌物秽浊(如便溏、带下)
黏滞:病程缠绵(如湿疹反复)、二便黏滞
趋下:下肢水肿、淋浊带下
阻遏气机:胸闷脘痞(湿困脾阳)
06肝与肾的关系
精血同源:肝血与肾精互化(藏泄互用)
阴阳互滋:肾阴养肝阴,肝火需肾水涵
生殖协同:肝疏泄精液 ↔ 肾封藏精气
病理关联:肝肾阴虚→眩晕耳鸣;肾不养肝→胁痛
07胃痛·胃阴亏耗证
症状:胃脘隐痛、饥不欲食、口干咽燥、便干、舌红少津
治法:养阴益胃
方剂:益胃汤(沙参、麦冬、玉竹、生地)
阴虚甚加石斛、天花粉;疼痛加芍药甘草汤
08失眠(不寐)辨证要点
辨虚实:
虚:心脾两虚(多梦易醒)、心胆气虚(易惊)
实:肝火扰心(急躁口苦)、痰热内扰(胸闷苔腻)
辨脏腑:
心肾不交(心烦腰酸)
胃不和卧不安(脘闷嗳气)
09钩藤的主治功效
功效:清热平肝、息风定惊
主治:
肝风内动:惊痫抽搐(小儿高热惊厥)
肝阳上亢:头痛眩晕(配天麻)
外感风热:感冒夹惊(轻透作用)
注意:煎煮需后下(<20分钟)
10外感病治疗要点
分表里:
表证:辛散解表(风寒用麻黄,风热用银翘)
半表半里:和解少阳(小柴胡汤)
察传变:防内传(卫→气→营→血)
顾护津液:温热病忌大汗伤阴
因时制宜:暑季夹湿需化湿(如新加香薷饮)
12十宣穴定位与主治
定位:十指尖端,距指甲0.1寸(共10穴)
主治:
急救:昏迷、中暑、惊厥
高热:点刺放血
指端麻木
13风门穴定位与主治
定位: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
主治:
外感表证(配大椎)
项背强痛
咳嗽、哮喘(宣肺要穴)
14神庭穴定位与主治
定位:前发际正中直上0.5寸
主治:
神志病:癫狂、失眠
头面病:头痛、眩晕、鼻渊
操作:平刺0.5-0.8寸(禁灸)
15天宗穴按法演示
操作步骤:
患者坐位,暴露肩胛区
术者以拇指按揉肩胛冈下窝中央(平第4胸椎)
力度由轻至重,酸胀感为度(持续1-2分钟)
主治:肩背痛、乳腺炎、落枕
16阴阳的含义、特点及分类
项目 | 内容 |
---|---|
含义 |
|
特点 |
|
分类 |
2. 阴阳无限可分(如胃阴/胃阳) |
医学应用 |
|
17五行的特点
木曰曲直:生长、升发 → 肝主疏泄
火曰炎上:温热、上升 → 心主血脉
土爰稼穑:生化、承载 → 脾主运化
金曰从革:肃降、收敛 → 肺主宣降
水曰润下:寒润、下行 → 肾主水
18脾胃虚弱
症状:食少腹胀、便溏、气短乏力、面色萎黄、舌淡苔白
治法:健脾益气
方剂:
偏气虚:四君子汤(参、术、苓、草)
兼湿滞:参苓白术散
中气下陷:补中益气汤(加黄芪、升麻)
19湿邪致病特点及表现
特点:重浊、黏滞、趋下、易困脾
表现:
头重如裹(湿蒙清阳)
关节酸痛重着(湿性重浊)
大便黏滞不爽(湿阻大肠)
带下量多(湿浊下注)
20胆为何称“中精之府”?功能?
中精之府:
《难经》载:“胆者,中精之府”,因贮藏清净胆汁(非浊物),异于六腑传化物。
功能:
贮藏排泄胆汁(助消化)
主决断(情志)
协调脏腑气机(胆气主升)
2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
整体审察:联系自然环境、社会因素
四诊合参:望闻问切缺一不可
病证结合:辨病(如“消渴”)与辨证(如“阴虚燥热”)互补
动静统一:动态观察疾病演变(如舌象变化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