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师承是什么?适合哪些人?全面解析来了!
更新时间:2025-10-10

在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长河中,中医师承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。它是传统医学传承的重要方式,更是没有中医专业背景的人系统学习中医、并最终考取合法资格的有效途径。
01中医师承:从爱好者到专业医师的桥梁
很多人认为学习中医没有门槛,毕竟中医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。学习些中医知识用于自我保健,确实能让我们活得更健康。
但要想把中医作为一生的事业,要求就变得格外严格!对于大多数没有基础的中医爱好者来说,中医师承提供了一条合规合法、成为中医的有效途径,而且最好的是一有工作还不用辞职!
02哪些人最适合走中医师承之路?
1、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
如果你对中医充满热情但缺乏系统学习,师承是理想的起点。按照国家要求,通过公证备案,正式拜师,跟师学习3年以上,通过出师考试后,就能正式踏入中医门槛!
2、执业中药师
医药不分家。许多药师虽然学过与中医相似的内容,但因专业限制无法考取中医资格证书。师承政策为他们提供了转型中医师的机会。
3、康复、护理从业者
康复治疗师虽然有些中医基础,但通常不够深入,而且职业发展路径较窄。师承为他们打开了通往中医事业的大门。
4、针灸推拿从业者
随着政策收紧,养生馆中的针灸推拿从业者面临着必须持证的困境。通过师承获取行医证,是向正规中医馆转型的必由之路。
5、西医转中医
拥有西医执业证书并不代表可以直接从事中医。西医想要兼通中医,同样需要通过师承等途径逐步转型。
6、寻求深造的中医人
已有中医背景的医师,希望通过师承跟随更资深的老师进修学习。这种师承不为考证,而是为了“师出有名”地提升医术,打开新的世界。
03中医师承具体流程详解
1. 拜师
师承首先需要有导师。导师通常要求具备15年以上行医经验、副高级别及以上职称。确定导师并沟通好后,即可准备办理公证备案。
2. 师承公证及备案
学生与老师携带有效证件及相关材料,一同前往公证处公证。从公证时间开始计算师承跟师时间。部分地区还要求前往卫健委备案。
3. 三师承学习
跟师学习不影响正常工作,无需辞职。只需与老师商定学习时间安排。基础薄弱者需要同时补习中医基础知识,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4. 出师考试
跟师满3年后,报名参加中医师承出师考试。考试通过后获得出师证书,进而可以报考助理及执业中医师。
5. 助理医师资格证书
取得出师证后,可报考执业助理医师。拥有助理医师证已经可以从事中医类工作!
6. 执业医师考试
执业助理医师工作满5年后,便可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,完成从爱好者到专业医师的蜕变。
04师承考核内容与标准
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:
临床实践技能考核:
基本操作:中医四诊、针灸、推拿、拔罐等中医临床技术
临床答辩:中医基本理论知识、中药知识、方剂知识等
综合笔试:
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诊断学及中医经典著作
中药的基本知识
中医临床常用方剂基础知识
针灸学知识
中医各科常见病症知识
考核标准:
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满分100分,60分合格;综合笔试满分300分,180分合格。两项均合格即为出师考试通过。
05重要注意事项
三年师承与五年师承的区别
目前主要有两个政策文件:2007年的卫生部52号令和2017年的卫计委15号令。52号令要求跟师3年即可参加出师考试;15号令则要求跟师5年。具体选择哪种,需根据当地实际执行的政策决定。
如何寻找师承资源?
老师可以自己寻找或通过朋友介绍。如果没有资源,可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,但务必仔细鉴别真伪,确保师承的正规性。
选择老师时,尽量找临床方向与个人兴趣相符的。如果你钟情于中医妇科,最好就找该方向的老师。如能建立传统的师徒关系,那更是幸运之事—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,老师将成为你行医路上的明灯。
师承指导老师的条件
1.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
2.从事临床工作15年以上,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
3.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技术专长
4.遵纪守法,信誉良好
5.坚持临床实践,能够完成教学任务
中医师承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,更是中医千年传承的灵魂所在。它为无数非科班出身的中医爱好者打开了通往中医殿堂的大门,也为中医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 
  


 
  
  
  
  
 